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29日对外宣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亮”拖缆采集装备(下称“海亮”)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下称“海途”)打破作业深度、道间距等技术限制,顺利完成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作业,填补了国内装备技术空白。
据了解,地震资料品质满足行业标准,灵敏度、稳定性和一致性优于国外主流设备,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在广袤的大海深处寻找油气资源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地震勘探,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海水进入地层,从各岩石层反射回不同特性的反射波,被物探船采集装备记录并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分析、判断地质情况,进而寻找可能含有油气构造的过程。
“如果把地震勘探比作医院CT检查,采集装备就好比一部对海底地层进行扫描的巨型CT机,封装在电缆内部用于检测地震波的检波器就像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地震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就像物探船的‘大脑中枢’。”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项目负责人黄龙君告诉记者,不同的是,CT检查寻找的是“病灶”,地震勘探寻找的是“宝藏”。
目前,“海亮”已突破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可不限水深实施深拖,能有效削弱干扰波的影响。“海亮”还形成了3.125米、6.25米、12.5米等多种道间距系列产品,大幅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可精细刻画海底复杂地质构造。
作为“海亮”的“眼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检波器一致性指标高于进口设备15%,让这双“火眼金睛”能看到更加清晰的地层“秘密”。“海途”的研发成功,则宣告了中国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它的出现,为地震采集装备装上了“最强大脑”,在茫茫大海上,地震采集作业炮点预测和检波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预测精度小于0.3米,实时坐标解算精度小于3米,与进口同类技术水平相当。
据统计,自主研发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技术已累计完成超过4000公里二维、5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采集商业作业,并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其中,“海亮”水下固体电缆年制造能力达100公里,检波器年制造能力达10万支。(完)
武侯区举行大运会武侯赛区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暨“伙伴计划”志愿者培训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31日电 (李明 朱真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30日举行大运会武侯赛区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暨“伙伴计划”志愿者培训。 &nbs...(9859)人阅读时间:2023-06-01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5月30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rd...(5491)人阅读时间:2023-05-31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5489)人阅读时间:2023-05-30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
5月21日16时0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该卫星作为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国内地球...(5708)人阅读时间:2023-05-22第四届“一带一路”侨商组织年会在渝开幕
欧中之声讯(记者 杜国勇)5月18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侨商组织年会在重庆江北开幕。 ...(6753)人阅读时间: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