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1-01-03 19:47:10人气:413来源: 欧中之声

  三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沙县小吃名闻天下。沙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小吃是沙县的传统美食,有240多个品种。1999年3月和2000年8月,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两次到沙县调研,都对沙县小吃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如今,沙县小吃已发展成为遍布全球、全国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辐射带动30万人致富的大产业。“扁肉是砖,拌面是钢”,沙县人靠扁肉和拌面盖起高楼大厦,真可谓“小吃行天下,人民得幸福”。

  沙县小吃只是三明市众多富民产业的一个代表。近些年来,三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持续做实做足“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走出了一条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治理有序、文化昌盛、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为民富民之路。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9年3月10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发言时,回忆起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时的情景,他说,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听了常口村20多年来的变化,总书记说:“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他还详细询问了解了常口村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等情况,语重心长地说:“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浓浓的关怀情溢于言表。

  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6年间,到三明11次,足迹遍及三明的山山水水、社区乡村、工厂田间,留下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画好‘山水画’”等重要指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应该积极发展老区建设,不断改善老区人民的文化经济生活,等等。这些重要指示,为三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多年来,三明市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1996年至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72.62亿元增至2601.56亿元,年均增长10.9%;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3.79亿元增至168.41亿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24元增长到1831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41元增长到37942元。

  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

  “用手工滴定法测定10个铬铁样品,需要6名化验员至少花费3天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荧光光谱法,一名化验员半天就能完成10个样品的测定。”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计量部部长江卫国兴奋地说。

  三钢科研团队历经两年时间,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铬铁的元素含量测定效率和精准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三明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因工业而生,依工业而发展。如何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三明的支柱企业,三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近年来,三钢转变发展观念,从依靠规模创效益、增效益,转变到依靠技术创新谋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吨钢利税在全国同类型钢铁行业中位列前茅。

  如今的三明,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遍地开花。三明大力引进发展新材料产业,涌现出一批以石墨和石墨烯、氟化工、稀土新能源为主导的高端新材料企业,构筑了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

  “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根本原因在于一以贯之按照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

  三明是福建的米袋子、菜篮子,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之路,必须做特做优做大山水田文章,以工业化、生态化理念推动特色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

  1996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赴三明调研时就指示,“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三明工作的重点”,并提出联系三明实际,强化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要求。20多年来,三明不断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形成了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5大特色农业产业和杂交水稻制种、蜜桔、生态茶、莲子等20多条特色农产品链条。如今,“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在三明业已形成,建宁莲子和黄花梨、宁化河龙贡米、尤溪金柑和油茶、大田美人茶、泰宁有机鱼、永安莴苣、明溪淮山、清流豆腐皮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9年,三明特色现代农业产值达1550亿元,一批享誉全国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

  守拙归园田,耕读向李家。走进位于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的“耕读李家”,仿古的李家客栈、青翠的李家菜地、古朴的创客坊、美丽动人的丹霞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文旅产业与农业在这里融为一体,成为许多游客走出城市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选择,也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过的幸福日子,放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村民刘秀红不禁感叹。2019年,泰宁县共接待游客67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31%,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35%。泰宁文旅康养产业欣欣向荣,擦亮了三明市“中国绿都·最氧三明”的品牌。

  绿色是三明最浓郁的底色,“林深水美人长寿”是三明最亮丽的名片,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近80%。三明在全国首个提出“全域森林康养”理念,深入推进红色教育、生态旅游、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景区提升,发展健康养老、金融服务、新型建材等配套产业,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53.9∶34.4。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三明,遵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做好山水田文章”嘱托,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着力做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篇大文章,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

  最近,“林票”成为三明人的热点话题。原来,“林票制”是三明林业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三明是全国林改的策源地之一,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三明就开始了“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给予特别关注。他到武平县调研后,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三明林改也由此驶入快车道: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探索林业金融改革,实现“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进入新时代,全面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效实现途径改革。在林改的道路上,三明人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始于2019年底。为此,三明制定出台了《三明市林票管理办法》和《三明林票基本操作流程》,明确林票是指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林农个人合作经营现有林或出资出地造林,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按村集体、林农个人占有份额制发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等权能。目前,全市已在12个县(市、区)152个村试点,面积106124亩,制发林票总额10535.8万元,惠及村民14054户、58903人,人均获得现值755元的林票。这一改革较好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问题,实现了林权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

  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全市山地面积占83%,可谓“八山一水一分田”。林改对于三明意义重大,三明人走出了一条“百姓得实惠、地方得利益、国家得生态”的生态富民林业发展之路。林农们高兴地说:“现在不砍树也能富”。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林业改革只是三明改革的一个缩影。三明是一片有着改革基因和传统的热土,始终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激活力;始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破解三明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林改、医改、国企改革、基础教育改革、金融改革、融媒体改革、农村住房建设改革、政务服务改革、扶贫机制改革、基层党建改革、干部激励机制改革……三明的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各方面。三明人从改革中尝到甜头,也由此增强了进一步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明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2年以来,针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明敢于触碰深层次利益问题,持续创新医药、医保、医疗、医防融合等机制,先后制定实施200多项医改措施,理顺医疗管理体制,构建起面向公众的健康管护体系,真正实现了百姓“慢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看病不难不贵”的目标。

  2019年,三明全市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约为全国的一半,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实际报销比例为9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三明医改:“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坚持人民至上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三明地处山区,交通险阻,贫困人口基数相对较大,这片红色土地脱贫奔小康的路途格外艰辛崎岖。“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华重楼,别名七叶一枝花,以根茎入药,是福建原生珍稀中药材。沙县夏茂镇岩坑村张述嘉一家原是村里的贫困户,父亲年迈,哥哥患病,家庭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如今,靠着种植华重楼,一家年收益逾20万元。从最初几亩地试种,到现在100多亩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从原先单一的华重楼,到如今拥有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多种特色中草药品种,岩坑村找到了一株株脱贫致富的“黄金草”。

  一个项目造富一个家庭,一个产业改变一个村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在三明,从特色现代农业到特色小吃产业,再到文旅康养产业,造血机能增强了,群众腰包自然就鼓了。2019年,三明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441元,比2015年的3416元增长2.64倍。“现在,我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做到每户都有1个以上的增收脱贫项目。”市扶贫办主任王小坚说。截至2019年底,三明10.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东霞社区位于三明市南大门,共841户2100余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老旧社区。回想起过去的小区环境,75岁的蔡秀芳老人频频摇头,“以前出入小区的道路两旁全是小摊小贩,拥堵不堪,不仅出行不便而且很不安全,再加上卖鱼、卖鸡的当街活杀,下水道臭水淤积,路过要捂着鼻子,就连睡觉都要紧闭门窗”。2018年以来,东霞社区进行园林及生活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绿化面积5300多平方米,新建小公园、纳凉亭等休闲场所8处,新建停车泊位101个,初心广场、家风家训园、敬德亭、红色步道……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居民来说,可都是生活中的大事。”谈起小区改造后的变化,蔡秀芳兴奋不已:“现在的小区看起来很清爽,很漂亮,没事到楼下的广场健健身、打打牌,和老朋友聚一聚,过得很开心。这变化啊,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心中时时想着人民,从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入手,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际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是三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不变的宗旨。

  今天的三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市263万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医保覆盖率达99.8%,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医疗体系逐步完善;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升,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94%,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86%;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清澈溪流潺潺流淌,百年古树绿影婆娑,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生机盎然。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曾是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正是靠着坚持不懈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一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19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7.5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万元。

  小陶镇有着深刻的红色记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成立永安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及中共永安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作为永安市的“红色摇篮”,小陶镇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建新路径,形成了“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1”就是构建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的责任机制;“6”就是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六步工作法”;“8”就是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党员队伍等“八个方面作用”。这一机制紧密联系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农村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强化,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迸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尤溪县梅仙镇有个半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原是解放军某部旅长,退役后自愿回乡,带领乡亲们破除陋习、整治村庄、发展经济。半山村与其他两个村实行“跨村联建”,林上斗出任联村党总支书记,以组织联合、基础联建、产业联营、民生联动为抓手,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2015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原来的垃圾村、赌博村、薄弱村变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半山村也旧貌换新颜。在这里,干部讲担当、乡贤讲爱心、群众讲奉献;在这里,犯过错误的浪子变成自食其力的餐厅老板;在这里,村里每个摊位不用人值守,顾客自觉扫码付钱取货,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2019年全村实现旅游人数约3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30元,是5年前的2.3倍。

  多年来,三明各级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党建统领改革发展,一刻不放松党的建设,探索建立了“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跨村联建”党建模式、干部实绩公示、住村工作法等创新做法,充分发挥了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在三明这片红色热土,通过狠抓党建引领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如今的三明,党的领导优势正转化为发展的优势、为民的优势,党建活力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为民服务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在三明郁郁葱葱的绿色中,在干部群众持续不懈的奋斗中,我们看到三明涌动的活力、三明人幸福的笑脸,也期盼三明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从“路隘林深苔滑”到“路宽林茂粮丰”,风展红旗依旧,如画三明更美!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