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村寨优势显 文旅产业别样“红”

时间:2023-09-21 03:15:48人气:14583来源: 欧中之声

      欧中之声讯|“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乘着中国古羌城景区旅游发展东风,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茂县的坪头村民族特色村寨效应正在显现。村干部侯海霞介绍,该村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中大力开发“羌家游”“农业观光体验游”,增加了村民的直接收入和扩大性收入。全村135家民宿,日营业额最高能达到47万元。

 
       近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坪头村,居民用舞蹈迎接游客。王磊 摄
 
       近年来,四川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将民族村寨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民族类专项资金的整合撬动作用,实施示范工程各类项目建设,推动少数民族村寨不断绘就兴村富民新画卷。
  茂县是羌族核心聚居地,坪头村的1211户人中,90%以上是羌族。观察游客需求后,民宿老板王军安将羌族石砌房的元素融入自家民宿中。他介绍,旺季时,“星空家庭房”供不应求,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开越小。”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村民岁泽朗布,用这一直观感受描述近年村中的变化。以往,家家户户开着农用车去山上拉木头。现在,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民宿、开上了小轿车。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建东介绍,丘地村是嘉绒藏族聚居地,59户257人中,藏族约占八成。近年来,丘地村立足资源实际,以“牦牛养殖规模化、水电开发股份化、旅游服务产业化”的思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寨到旅游精品新村,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到年均收入达百万元的转变。“丘地经验”让理县这一深沟藏寨跨越发展,该村也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称号。
 

 
        近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妇女在街边织花腰带。王磊 摄
      
  “以前挖虫草谋生,靠天吃饭。现在不但有集体经济、民宿旅游收入,空闲时我还编织藏族传统花腰带,每年可以卖好几万元。”50岁的泽朗布在家中开起了民宿,9个房间可以接待近20人,日营业额最高可达3000元。如今,泽朗布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买我的腰带,来我们民宿的人越来越多。”
  根据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在四川并非个例。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通过推动以大熊猫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荒山”到“青山”再到“金山”的转变;近年来,1000万元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资金投入理县杂谷脑镇官田村,与当地乡村旅游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其具有代表性的冰糖心苹果、青红脆李、牦牛系列制品等特色农牧产品,已塑造起当地特色品牌;理县米亚罗镇吉柯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高山远寨,围绕青山绿水、冰天雪地、嘉绒文化等特色,变成远近闻名的田园藏寨体验点。
  “家乡有如此多的旅游资源,但是没有人知道,所以我就想回来做宣传。”2017年,欧健辞掉成都的工作,选择回到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成为该村返乡创业大学生。他从带旅行团做起,后来开办了自己的民宿。为展现民族文化,他将27间民宿客房装修成彝族风格,红、黑、黄三色内饰别具一格,年收入最高时能达两三百万元。

 
       近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王磊 摄
 
  栗子坪乡党委书记黄军介绍,孟获村125户608人中,彝族同胞占九成。该村因地制宜打造了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避暑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孟获城景区。此外,于震后重建的这个彝家新村富有民族特色,村民通过房屋租赁、经营餐饮民宿、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景区务工、流转土地林地等方式,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80%的农户开上了小轿车,40%的农户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
  据测算,2022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为2.8万元,较景区开发前增长了134%。
  看着村中游客越来越多,欧健准备进一步升级服务并丰富业态。“现在,我的摄影工作室正在装修,将推出旅拍服务。同时,我准备将民宿升级,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王利文 陈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