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岗”!大湾区再添一条跨海通道

时间:2024-12-03 21:10:11人气:8801来源: 广东发布

12月

粤港澳大湾区将再迎一条跨海通道

横跨珠海和江门的

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建成通车

11月30日下午

黄茅海跨海通道举行开放日活动

300名建设者及其家属的

专列大巴、3辆媒体专列大巴

一路上桥提前体验跨海新通道

共同见证这个超级工程

感受粤港澳大湾区

蓬勃发展的加速度和广阔未来

·黄茅海跨海通道·

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路线起于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平沙镇,向东连接鹤港高速,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于江门台山市斗山镇,接新台高速和西部沿海高速。开通后,从珠海金湾到江门台山的通行时间也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建设者们参观游览大桥。

在打卡过程中,大桥建设中隐藏的“黑科技”让建设者们大开眼界,纷纷拿起手机,与家人们一起拍照留念。尽管大桥尚未正式开始运营,但人们已经开始憧憬一个“超级工程”将会给这片土地带来更多变化。

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历经一年半筹建、四年半建设,如今即将迎来通车的重要时刻。

而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也将汇聚成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滚滚浪潮。

为什么要建这条通道?

其实从江门台山到珠海高栏港,对岸看似“近在咫尺”,却又有些“遥不可及”。

过去人们若想抵达对岸,就不得不北上绕道,进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走崖门大桥跨越崖门水道之后,再向南折返。

在此背景下,谋划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在黄茅海划下“关键一横”,成为人们的共同期盼。

暖阳下,黄茅海海面浮光跃金,5座“小蛮腰”桥塔与通道大“C”型路线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大湾区“新地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设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座主桥。其中,黄茅海大桥采用三塔斜拉桥设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

“两座大桥共5座主塔,采用‘纤腰型’塔身建造,每一个横截面都不一样。塔身最大直径20米,最窄处仅9米,向上横截面又逐渐变大。”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总工谭海雄介绍,建设团队创新采用DOKA木模板爬模技术,利用木材的高可塑性,采用智能制造技术精准控制木模板的造型曲率,实现每节模板的定制化加工。再结合钢筋部品装配化施工和钢筋节段整体吊装等一系列智能建造技术,最终实现索塔内实外美建造。

大桥路灯预计本周完成调试

日前,黄茅海跨海通道跨海大桥段迎来交工验收后首次亮灯。

开放日活动上,众多建设者及其家属也近距离看到了这一幕:天色渐晚,黄茅海跨海通道在夜幕中宛如璀璨巨龙,横跨在海面上。

北京公科飞达交通工程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金卫东介绍,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已经完成了全线通信管道、隧道机电、桥梁照明、全线供配电等施工任务,现在正在进行桥梁段的路灯调试、隧道机电系统调试,预计12月5日或6日左右可以完成相关工作。

建设者接受媒体采访。

其中,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一共安装了885盏路灯。“考虑到项目所在的海域台风高发,为了增强路灯的抗风性能,我们每一个灯杆都安装了阻尼器,这样哪怕遇到台风天气,灯杆都不会发生震动,可以正常实现照明功能。同时,我们在安装路灯时,还应用了防腐蚀工艺,即在路灯表面采用镀锌工艺,然后再喷涂两层防腐材料。”金卫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黄茅海跨海通道供电的可靠性,施工方设计了从两端分别往中间的供电方案,并且两端的每一个电源点均采用双回路10千伏供电。也就是说,万一其中有一路高压线路发生故障停电,高压设备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另外一路,为大桥供电提供“双保险”。

与供电设备、路灯安装一样,路面铺装也是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收尾阶段的主要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副主管郁德礼是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研究生,是一名去年6月才刚刚毕业的“95后”,见证了项目路面铺装工程完成施工的全过程。

据其介绍,与普通的常规沥青路面相比,主桥的钢桥面铺装存在三个难点:主桥是分体式钢箱梁结构,钢桥面铺装工艺大大限制了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难度;钢桥面采用了环氧树脂材料,这种材料对气温、湿度、风速、雨量等指标都有严格要求,符合条件才可以开展铺装;钢结构铺装对作业要求十分严格,一定要严格落实防油控水零污染,不能有一滴油、一滴水落在路面,否则沥青铺装就会出现缺陷。

路面铺装是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收尾阶段的主要工程之一。

“最终,我们一一克服了这些难题。”郁德礼说,今年10月末,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路面铺装工程完成,钢桥面铺装体量达16.4万平方米。其中,黄茅海大桥钢桥面施工,单次铺装面积达26350平方米,长度为1700米,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双创世界纪录。

“黑科技”助力大桥工艺创新

从上空俯瞰,黄茅海跨海通道2座主桥的5个主塔塔柱是当之无愧的“显眼包”——5个主塔单个塔柱的高度相当于90层楼左右,圆截面直径从20米渐变至收腰处9米,接近塔顶时又逐渐变大,酷似著名地标性建筑广州塔,成为众多建设者及家属拍照留念的热门背景。

海上“小蛮腰”成为打卡黄茅海跨海通道的热门背景。

毫无疑问,“小蛮腰”是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的关键重难点。但也有不少家属好奇:主塔为什么要设计成“小蛮腰”造型?除了“颜值”高,还有其他考虑吗?

对此,黄茅海跨海通道T5标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谭海雄解释,一般的斜拉桥塔柱多选用“H”形或“A”形,但在海中占用的面积大,会挤占航道。而黄茅海地处台风高发的海域,历史最大风力高达17级,还是繁忙的航运通道。

由此,要兼顾航道通行500米标准和抗风条件,建造跨径700米左右的全漂浮斜拉桥是唯一选择。所谓全漂浮斜拉桥,就是完全依靠塔柱与斜拉索的拉力,使桥处于全悬浮状态。当遇上台风,大桥就可以随风“荡秋千”,不被吹垮。

而“小蛮腰”的独柱设计,塔柱最宽处有18米,最窄处有8米多。“相比上下一致的圆柱塔和四方塔,‘小蛮腰’的异形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大桥对巨轮通航的影响,同时降低风阻,降低台风对大桥的影响。”谭海雄说。

当然,海上“小蛮腰”的异形结构,也给施工方提出了新的难题。为此,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组建了“曲面塔柱造型”技术突击队开展攻关,最终成功攻克了柱塔“变截曲面”智能建造、混凝土质量、塔柱裂缝病害和内外防腐等难题。

海上“小蛮腰”是黄茅海跨海通道最具辨识度的设计。

例如,为了解决建造“小蛮腰”塔身的外模精确度问题,项目借助家具制造应用到的数控雕刻机床,生产大小不同、弧度各异的造型板,再将其拼接成外模。“拼接精度哪怕有1毫米超出范围都不行,而机床自动制作出的数控造型板,可以将误差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谭海雄解释。

除了海上“小蛮腰”,黄茅海跨海通道还有不少施工环节都应用了先进工艺和技术。在过去四年半时间里,大桥建设者迎接一个又一个工程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例如,项目首创了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桥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减震耗能装置;发明了分体钢箱梁颤振涡振气动控制措施,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措施,并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进行验证,没有观测到涡振现象,结果优于世界最严涡振评价指标;攻克了基于单北斗的跨海精密控制测量技术,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

车辆通行收费标准有望月底出台

近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这也意味着,项目进入通车倒计时,届时将正式交付营运方进行运营管理。

项目交工验收通过后,还需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核备,才能正式具备通车条件。

“尽管项目的具体通车时间还没最终确定,但作为营运方,我们已提前介入多个环节,全面做好项目接收工作。”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西部沿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官睿明表示,接下来将与海事航道、应急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勤联建、水陆联巡,提升桥梁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路政、监控、养护、交警、消防拯救等一体协同保障体系,保障路网的安全和畅通。

而车辆通行收费标准也有望近期出台,也意味着黄茅海跨海通道距离正式通车越来越近。

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消息,黄茅海跨海通道、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含潮汕联络线)三期工程京灶大桥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听证会将于12月下旬在广州召开。

黄茅海服务区的设计颇具侨乡特色。

配套项目的建设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在开放日活动上,位于大桥台山出入口一侧的黄茅海服务区首次对外公开亮相。

服务区不仅开设了一个加油站,南区、北区还可提供265个停车位。“目前,服务区已经全部完成招商工作,接下来会打造一个台山农副产品专区,让旅客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术部主管张歌介绍。

据了解,黄茅海服务区楼的整体设计理念就是凸显侨乡风韵,从服务区建筑的外立面到内部装修,很多细节都是遵循这个原则。“例如,我们在服务区内部的中庭打造了一个文化长廊,重点展示了台山乃至江门的特色景点、侨乡文化。”张歌说。

黄茅海服务区中庭的文化长廊,吸引了不少建设者家属参观。

开放日活动结束后,建设者们踏上归途,恰逢傍晚时分,一群白鹭飞往大桥台山一侧的海边滩涂,养殖水面从桥底附近的海面一直延伸到远处,与大桥构成一幅绿美和谐画卷。

而在大桥珠海一侧,高栏港的万家灯火陆续亮起,格力等知名企业的现代化工厂隐约可见。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拥有世界最大跨径公路三塔斜拉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身姿挺拔、格外优美。在不久的将来,侨乡发展的美丽新图景即将徐徐展开……